全国地球化学基准网基本建立
来源:国土资源报
近日,“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第四项目《地壳全元素探测技术与实验示范》下属的三个课题成果同期通过结题验收。其中,《全国地球化学基准值建立与综合研究》项目建立了中国大陆81项指标(含76个元素)地球化学基准值,制作了中国地球化学基准图,并建立起覆盖全国的地球化学基准网,为下一步全面开展中国大陆地壳物质成分探测奠定了坚实基础。
由中国地调局地科院物化探所开展的《全国地球化学基准值建立与综合研究》课题,以1∶20万图幅为地球化学基准网格单元,系统采集有代表性的岩石样品12371件、汇水域沉积物和土壤样品6617件,建立了中国大陆81项指标(含76个元素)地球化学基准值,为资源评价、环境基准建立、了解地球过去演化和预测未来全球变化提供了定量参照标尺。在此基础上,参照全球地球化学基准网,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地球化学基准网。此外,课题组还研发了地壳全元素精确分析系统,包括76个元素和5个地球化学指标,同时研制了黑色页岩、硅质岩、峨眉山玄武岩、麻粒岩、橄榄岩及含铀砂岩6种新类型岩石地球化学标准物质,所有指标均达国际领先水平;首次制作了81个指标的全国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图,地层出露面积加权的岩石地球化学基准图和岩浆岩76个元素地球化学图;新发现一批铀、稀土、铜、金等新的找矿远景区,特别是填补了过去区域化探扫面未覆盖的盆地砂岩型铀矿和未分析的稀土元素矿床远景区;建立了全国镉、汞、砷、铅、铬、铜、镍、锌8个重金属元素和放射性元素铀、钍、钾的地球化学基准,为我国环境基准值建立和环境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课题组还研发了针对中国景观特点的代表性汇水域样品采样方法,特别是首次提出了对内流河流域的干旱沙漠戈壁区和半干旱草原区的汇水域沉积物,以及季节性汇水域湖积物的采样方法。
同期通过验收的物化探所实施的《地球化学走廊带探测试验与示范》课题,通过对地球化学走廊带元素时空分布探测、盆山演化地球化学和典型大型矿集区地球化学探测研究,创新和完善了走廊带元素精确探测和时空分布、盆山演化过程物质来源识别、大型矿集区元素相态分析地球化学方法技术体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实施的《地壳深部物质成分识别技术》课题,重点利用花岗岩类和地表暴露的基底岩系的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揭示了地学走廊带及典型研究区深部地壳物质的组成、性质和深部作用,建立了中、下地壳岩石—地球化学组成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