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研究编制的全国陆域1∶25万~1∶500万区域地球化学系列图近期全部完成,包括不同尺度39元素(氧化物)单元素地球化学图、单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图、综合异常图、地球化学推断地质构造图、及重要矿种找矿预测图等,首次全面反映了我国从1∶100万到1∶1万不同尺度的地球化学勘查工作程度和我国地球化学分布特征。
据了解,该系列图件系统整理了我国几十年来积累的地球化学资料、数据和科研成果,集成了全国不同层次的地球化学系列图,地球化学数据信息覆盖国土面积700多万平方千米,不仅能够宏观地反应元素含量在空间上的分布变化,而且还可以为基础地质学、矿产勘查、农业、土壤、生态、环境和地方病等研究提供基础。
依托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的实施,编制的全国系列地球化学图件,在全国30个省(区、市)利用化探异常结合地质矿产背景,共圈定了钨、锡、钼、铜、铅、锌、金、银、锑、稀土、镍等11个矿种地球化学找矿预测区共计4941处,全国铅锌铜银综合找矿预测区209处,钨锡钼综合找矿预测区120处。在全国11个矿种找矿预测区综合汇编的基础上,首次依据地球化学多元素综合异常和分布规律,结合地质矿产特征,对全国重要Ⅲ级或Ⅱ级成矿带的金等11个矿种开展地球化学找矿潜力综合预测与评价,为成矿区带矿产勘查远景规划、优选和部署矿产整装勘查区提供了丰富的地球化学资料。
与此同时,创新提出的全国铜矿资源地球化学定量预测方法,开创了我国全国性中比例尺矿产资源评价地球化学定量预测的先河。总结提出了我国铜矿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建立的思路和方法,建立了9类25个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汇总集成了全国铜矿地球化学定量预测成果,编制形成了全国铜矿资源潜力地球化学定量预测成果图,预测了全国铜矿潜在资源量,为全国其他矿产的地球化学定量预测起到了示范作用,是我国勘查地球化学从定性走向定量预测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应用本次化探资料研究成果,新疆先后在西昆仑发现了甜水海铅锌矿、卡孜勒铜银矿、天神铅锌矿和鸡冠石铅锌矿,在东天山发现了阿齐山铅锌矿;在地质工作程度高的东天山土屋—延东地区发现了白鑫滩铜镍矿;在广西苍梧县社垌发现了潜在的钨钼铅锌稀土大型矿床远景区。云南将本次研究成果应用于矿产勘查,指导镇康芦子园铅锌铁多金属矿、铜厂沟—拉巴钼铜铁多金属矿、楚格扎铁铅锌多金属矿、洛扎铅锌多金属矿等矿区评价,在发现新矿体及新的矿床类型、扩大矿床规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该成果还助推吉林抚松松江河地区金矿找矿、河北坝上低缓异常找矿、大兴安岭金矿找矿、福建广德县—郎溪县金异常找矿、江苏宜溧钨锡找矿等取得明显进展。
据悉,全国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库和系列图可到全国地质资料馆索取或与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