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工程物探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最新资讯
行业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最新资讯
 
真诚相待   合作共赢
——何继善院士杭州之行
    编者按:2012年1月,我院与何继善院士签订了聘任协议,与院士及其专家团队共同开展院士工作站的建设。工作站围绕电磁法勘探技术在固体、气体、液体矿产勘查和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开展研究和项目合作,并由院士及其团队为我院进行物探技术人才培养、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等。在我院两次赴中南大学会谈之后,2013年5月,何院士率团队专家来到了杭州。
 
    2013年5月14日下午。抵达。
    长沙的大雨阻挡了何继善院士来杭的脚步,晚七点,在机场出口等候多时的何良军总工,急切的目光终于捕捉到了何继善院士的身影。
    作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及主席团成员、中南大学教授、著名地球物理学家,何院士非常忙碌。在接受了我院的邀请后,专门向中国工程院的会议告了假,推迟了神华集团的合作洽谈,才最终确定了行程。但再忙碌,何院士以科学家的认真严谨,为杭州的会面和报告做了充分准备:提前安排好团队7人随行;搬运来多台继善高科研制的最新物探仪器进行展示;带来数十本他的最新著作《广域电磁法》,分发给浙江的地球物理工作者。见到何院士的同时,那种真诚之意,亦是扑面而来。
    2013年5月15日上午。会谈。
    九点,何院士及团队专家到达省地勘局十二楼会议室。林天宁局长、徐刚副局长、王国武处长、杨卫东副处长,我院蔡伟忠院长、何良军总工已悉数坐定。面对初次到局访问的院士,首先由徐局长简要介绍了“十一五”以来省地勘局的地质工作。何院士仔细听着,认真做着记录,他肯定说浙江地勘局“一轴两翼”的工作思路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他极为赞同。随后他简要介绍了中南大学,谈了他对物探工作内涵的理解,介绍了他目前在页岩气勘查、海洋勘探中的研究进展。最后他真诚地表明态度,表示经深思熟虑应允受聘我院共同进行院士工作站建设,就一定要把工作站实实在在建设好,今后在建站和合作中,将注重把理论研究和项目工作结合起来,把团队研发的仪器用到野外去,甚至可以根据矿区实际情况,对仪器进行调制和改造,对技术进行创新,达到既解决找矿实际问题,又提升仪器性能的目的。他还表示,今后无论在技术指导、参与项目、资料解译、人才培养等方面,他及团队都将责无旁贷,全力以赴。
    林局长热忱欢迎何院士的到来,对何院士及其团队支持省地勘局、物化院工作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在勘查开发浙江矿产和海洋地质的过程中,必须要依托人才,要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他对我院与院士合作进行物探技术研究、项目合作、人才培养等工作进行了充分肯定,他希望通过我院院士工作站的建设,以点带面,促进整体工作得到发展。同时,林局长要求我院要高度重视工作站的建设,精心安排好下步合作计划和具体内容,与院士及团队专家一起,将物探新仪器新方法应用到项目中解决实际问题,并不断对物探方法技术和仪器装备进行提升和完善,实现共赢。
    2013年5月15日下午。讨论。
    根据日程安排,下午是何院士及团队与潘家、竹尖山两地质勘查项目的工作讨论会。一大队总工杨晓春、分队长张金良作为潘家项目代表,早已等候在了我院三楼会议室。
    围绕两项目已开展的地质和物探工作,一队和我院项目技术人员分别作了介绍,何院士一直端坐着仔细聆听,不时在小本子上记着要点。进入项目讨论环节,大家急切期待着能听到院士对下步地质和物探工作布置的具体指点,但出乎意料,何院士在肯定了两项目已有工作部署、质量控制、阶段性工作成果之后,非常诚恳地表示由于时间短促,对两项目地质背景和实际情况了解不够,尚不能提出非常明确具体的工作意见。何院士坦诚的语言里,透着对科学的尊重以及对项目工作、对自己的负责,传递出了他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治学态度。
讨论结束时,何院士给了大家一个惊喜,他拿出事先写就的一幅字赠送我院——“地质工作先行者”。身兼湖南省科技界书法家协会主席的何院士,书法潇洒飘逸,风骨中蕴含柔美,中南大学地学楼上那隽秀的题跋、中南大学接待中心“云麓山庄”的所有题名,均是出自他的笔下。联想到何院士翻译出版的小说,创作的诗词,作词的歌曲,至今喜欢自驾的习惯,一个兴趣广泛、多才多艺的院士跃然眼前。
    2013年5月16日上午。报告。
    大雨下了一夜,使早高峰的道路格外拥堵,但挡不住浙江地球物理工作者对何院士及汤井田教授报告会的热情。九点,当何院士出现在讲台时,清水湾三楼的大会场已几乎座无虚席。随着听讲人数的增多,不得不在后排不断增加座椅,原本计划百人左右的会场,到了近130人。
    何院士报告的题目是“大深度电法勘探若干进展”,汤教授讲的是“矿集区大地电磁信号与强干扰的识别与分离”。讲台上的何院士,与平日里内敛温和的形象有些不同,他声音洪亮,会场的每个角落都能清晰听见,不时挥动的手势,配合着他的思维和表达。那时的何院士,瘦弱的身影仿佛陡然高大了起来,他已经深深沉浸在他的电磁法世界里,他要努力把他的学识传递给后辈。报告内容深入浅出,方法理论、仪器设备、反演解释、应用实例等全面而且实用,会场很安静,少有走动没有中途退场,大家深深被何院士的精彩报告吸引。也许正是因为这种相互的吸引和感染,院士报告从原定的80分钟,延长到了近2小时,但大家依然意犹未尽,会后还要求我院组织人员,以后何院士再来做报告,一定要记得通知他们。
    2013年5月16日下午。返程。
    四十四小时,日程满满,来去匆匆,紧凑而富有成效,这就是何继善院士此次杭州之行。
    四十四小时里,何院士充分表露了他与我院共同进行工作站建设与合作的态度,传递着他的思维和理念,传播着他的学识。作为一名79岁的老人,他有着非同一般的精力,非同一般的思维,非同一般的睿智。他儒雅的气质,平和的性格,简练的表达,深刻的洞察,隽秀的书法,偶尔流露的幽默,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四十四小时里,林天宁局长对何院士的殷殷关心溢于言表,得知院士最近体质过敏,特意细致过问院士的饮食安排;徐刚副局长全程参加了院士在杭的行程,陪同左右;省科协隗斌贤副主席得知何院士到来,特意抽出时间赶来和院士会面;蔡伟忠院长、何良军总工早早就为院士的到来进行着各方准备,力求工作进展顺利,生活妥帖周到;······。所有这些,无不体现出对院士的尊敬,体现着对工作站建设的高度重视,体现着合作的真诚。
    我们感谢何院士对我院的信任,我们也相信,随着工作站建设与合作的进一步深入,我们不仅可以学到院士及团队在电磁法勘探领域最前沿的技术,我们还可以学到院士及团队的工作作风和严谨态度。这些,都将使我们受益无穷。                                                  
 
 
 
     
(局领导与何院士及团队专家会谈)              (何院士在做大会报告)
 
 


(项目讨论会)
 
 
 
阅读链接:
    何继善,1934年9月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著名应用地球物理学家,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何继善1960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曾任中南工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主席团成员、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主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现为中国工程院主席团成员、工程管理学部常委,湖南省科协名誉主席,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协会(SEG)会员,中南大学教授。何继善院士创立并发展了以“双频激电法”、“伪随机信号电法”和“广域电磁法”等系列地电场理论,发明了相应的仪器和设备,在国内外得到广泛成功应用。创立“拟合流场法”探测堤防、大坝、矿山、建筑物等的隐蔽渗漏,在全国得到推广应用。美国地球物理学家莫利松教授曾写道:“何继善以他在勘探地球物理方面的众多成就尤其是在激电和电磁法方面的卓越贡献,得到全世界同行的公认”。
    为了解决我国,尤其是湖南省的能源瓶颈,何继善院士多年来进行非常规天然气,特别是页岩气的研究。他通过各种努力,推进湖南省页岩气的勘探与开发,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效。被誉为“湖南页岩气第一人”。
    我院数年前就与何院士有过合作,引进了院士团队研发的双频激电仪,申请并完成了科研项目“双频激电法在深部找矿中的应用研究”。为进一步提高物化探技术支撑作用,我院把物探勘查的重要方法——电磁法勘探,作为着力提升的方法技术予以重点推进。2012年我院和院士签订了聘任协议,正式开始了院士工作站的建设。
 
 
 (总工办)
 
 
 
CopyRight©浙江省工程物探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湖墅南路220号(浙江物探大楼)邮编:310005 后台登陆